:::

一輩子的保護傘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點擊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 (點擊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 (點擊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 (點擊另開新視窗)

一輩子的保護傘

撰文者:台灣盲人重建院 南部重建中心高芳伶   圖片提供/台灣盲人重建院 南部服務中心

學習定向

▲小雅獲得爸爸認同後,第一次在居家附近上定向行動

   以前我聽朋友說有重建中心可以做一些生活訓練,因此在十九歲這年鼓起勇氣主動打電話去做諮詢,起初我一直以為要滿二十歲才能接受服務因此有點擔心會被拒絕遲遲不敢與社工透露自己的年紀,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到社工很健談也很願意傾聽我的困擾,在聽社工介紹服務的時候越聽越喜歡很希望自己也能過得跟其他視障者一樣豐富且多采多姿,掛掉電話後經幾番思考我又再度打到重建中心找社工,我小心翼翼的詢問社工如果希望接受服務有沒有什麼限制之類的?東問西問最後我終於開口說自己其實只有十九歲,上網查詢很多資料都寫未滿二十歲需要法定代理人簽署同意書(服務當年民法尚未修法,故成年年紀仍為二十歲),這句話反而引發社工的好奇心,社工開始關心我為何如此在意年紀的問題?

   小雅告訴社工:「自己因為從小眼睛就看不到加上又是早產兒,剛出生那時被誤以為是死胎沒有馬上送往醫院急救,所以爸爸和媽媽一直覺得愧對於我,在生活上對我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後來媽媽在我九歲左右過世爸爸更加覺得我是家中最可憐的孩子,只要我想學自己做點什麼爸爸就會跳出來反對,過去有別的單位要提供服務讓我做一些生活訓練只要是爸爸感覺到有可能有危險就會開始跟老師說不要學了,搞到最後我其實學習的技能非常有限,而家中唯一可以詢問的對象是姐姐,有時候姐姐也會說因為我看不到所以她不知道怎麼教我,我很擔心我還是跟小時候一樣需要獲得爸爸的同意才能接受服務……,但我朋友一直鼓勵我可以打電話問問看,所以我才鼓起勇氣打了電話想說先諮詢看看!我自己有做好心理準備萬一不行我就在等等。」

羊毛氈

▲體驗羊毛氈-老師引導小雅搓羊毛氈的力道與位置

   因為小雅打電話的勇氣促成了這緣分,社工找了一個週末特地帶定向行動老師進行家訪,會談中其實爸爸最大的擔心就是小雅的生活若無人照料怎麼辦?內心又捨不得讓一個看不到且從小沒有媽媽的孩子這麼辛苦地去學習獨立生活,身為一個父親內心有太多情感糾結是無法放下,即便理性知道自己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但總想著能幫多少是多少;透過這次的訪視讓爸爸意識到小雅已不再是過去的小女孩,這女孩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及夢想,小雅也開始嘗試去站在父親的角度去理解那份父愛的呈現方式;最後我們約定好給小雅一年的時間讓她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不論是就學、自由外出或學習做家事。

    大家可以猜猜看一年後的小雅有什麼變化?

烘焙

▲烘焙班-志工引導小雅將麵粉倒入鋼盆中

    這一年小雅參加了烘焙班、羊毛氈、汗蒸幕、爬半屏山、拳擊體驗、比薩DIY、手部保養體驗、服裝穿搭等認識了許多不同年齡層的視障者,同時也考上心目中的北部大學(宗教學系)現正享受著大學新鮮人的生活,小雅寒假回來與社工分享:「在離開爸爸的保護傘後,慢慢發現到有些人不會因為我是視障者就給予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因此在台北的每一天獨立生活都是很大的挑戰,像是要自己洗/曬/收衣服、宿舍環境衛生打掃、學餐吃飯、付錢給店家檢查找回的零錢(曾因沒檢查,回到宿舍後發現老闆少找錢)、從學校搭車回高雄…等,雖然過去曾接受訓練但真的離開舒適圈要使用這些技術多少會有點怕怕的,但每一次的小成功都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更多小故事=>